丁真出名没出道,反而回归家乡,五年时间为甘孜带来385亿收入,318国道的沥青也铺到了最后一公里。
开业当天的盛况堪比胖东来:哪怕天空飘着雨,大家依然撑伞排起长队,9.9元30枚的鲜鸡蛋两天卖了70万枚。
很多人觉得,开在宿迁的京东折扣店爆火,是因为刘强东亲自回去站台。实际上,京东折扣超市此前早已是“开一家火一家”。
河北涿州首店开业时,两天内接待顾客超10万人次,相当于城里六分之一的人都来买东西,算得上新时代的“万人空巷”。
2019年,奥乐齐在上海开了两家店,开业当天有2万人排队。这种盛况让奥乐齐超市的外国店长都大呼“中国消费者太热情”。
虽然没出现苏州奥乐齐开业时“上午开业、下午断货”的魔幻场景,但京东折扣超市也营业到凌晨12点半才关门。
具体到商品上:24瓶纯净水只要7.99元,14.99元能买10斤面粉,5L大豆油仅需39.99元。这些价格不仅比周边超市低15%-30%,甚至比硬折扣赛道的同行们还低。
在折扣超市赛道,京东是毋庸置疑的后来者,却大胆打破了前辈留下的规矩:不干“小而精”,反倒做“大而全”。
在硬折扣零售赛道,“小而精”曾是行业默认的生存法则:只有控制好店面、选品成本,才能把控利润,毕竟每多一个SKU,就多一分不可控性。
无论是奥乐齐,还是赛道内的品牌新贵,都默默遵循这个原则,大多以数百平方米门店、千款左右SKU切入市场:
盒马NB的门店面积在600~800平方米,SKU控制在1000~1500个;美团快乐猴面积在800~1000平方米,SKU约1200个;就连德国巨头奥乐齐,最大门店面积也仅1000平方米,SKU控制在2000个以内。
早在2021年,京东就全面收购了华冠超市,并在2024年推出“华冠折扣超市”,试点折扣业态。
北京房山、窦店两家华冠折扣超市开业后,单日销售额翻了近5倍。这一成绩甚至吸引物美高层组团前来学习。
因此,如今市面上的超市要么学胖东来和会员店,卷服务、卷逼格;要么做折扣超市,直接打爆性价比。
比如麒麟西瓜、阳光玫瑰葡萄、金枕榴莲、梭子蟹,还有新鲜直供的牛羊猪肉——这些自带“高品质”标签的产品,京东折扣店同样把价格打成了“亲民线”。
京东这波“既要又要”的打法,让近2万个泰国金枕榴莲、3万多斤麒麟西瓜、70万颗鸡蛋,在两天内被抢购一空。
作为县城版“山姆+奥乐齐+盒马”,京东折扣店成功吸引大批流量,也在很大程度上摊薄了大店的运营成本。
硬折扣的核心是通过供应链优化降低成本,但不同区域的供应链成熟度差异较大,因此很多折扣店都被困在“核心供应链辐射圈”内。
奥乐齐进入中国6年,一直聚焦上海市场,60多家店遍布上海各区域,直到今年才拓展至“上海后花园”;乐尔乐作为中国硬折扣赛道的早期玩家,虽在全国有9000家店,但大部分集中在华中、华南地区,其中2600家门店在湖南就连物美的折扣店也围绕北京布局,美团等品牌的折扣店则把门店“钉”在一二线公里”。
京东物流在全国有500多个仓库,生鲜商品周转周期已缩短至3天以下,211限时达服务已覆盖全国88%的县级地区。
精简SKU,是替消费者做了“选品”的活;源头直采,是替代理商做了“运货”的活;做自有品牌,更是连生产商、品牌商的活都揽了过来。
即便把这些活都干了,利润依然不乐观:硬折扣超市的利润率极薄,行业平均水平仅1.5%-5%;奥乐齐在中国表现最好时利润率也只有5%,不少地区的净利润率甚至仅2%-3%——相当于卖100块钱,赚不到3块钱。
我之前分析过中国硬折扣鼻祖乐尔乐,其在国内开了9000家门店,也确实赚到了钱,但乐尔乐的低价和利润,都是牙缝里挤出来的。
门店没有装修、没有空调甚至连地面都不平,且为了提高供应链效率,乐尔乐不做水果生鲜等考验即时配送的产品。
京东折扣超市出口处,设置了免费自助服务区:有一次性手套、筷子、吸管、纸巾、冰袋等用品,可以随取随用,也为顾客提供微波炉加热服务。
“本地化”是京东折扣超市的另一大优势,比如宿迁是“中国白酒之都”,针对当地人的饮酒偏好,京东折扣超市专门定制了211ml和618ml两款洋河光瓶酒,开业当天就登顶酒类销售榜第一名;在河北的店就根据当地人口味,推出了道口烧鸡。
从消费者角度看,京东确实给硬折扣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一个低价、品质和体验,不是非此即彼的新购物天堂。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