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海军陆战队以轮换部署和演习驻训为名,在各战区密集展开兵力布势。海军陆战队司令史密斯借机对陆战队职能任务进行明确定位,提出向确保赢得战争的“内线部队”转型。报道称,在2025财年国防预算中,美海军陆战队预算再次与其他军种“合并打包”。史密斯明确陆战队职能任务,意在展示陆战队“首战即用、随时可用”的战斗力,进一步争抢军费“蛋糕”。
报道称,美海军陆战队打造“内线部队”,表明其正在“防区内部队”作战概念牵引下进行转型。未来,“内线部队”将深入战场最前沿,在对手防区内部署和行动,进而强化“抵近威慑”,并为后续联合部队行动提供战场态势和预警情报。该概念强调与航母、战略轰炸机的“远距威慑”相呼应,更加突出机动灵活和实战运用效果。
外媒称,史密斯上述举动旨在为海军陆战队争取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根据美国2025财年国防预算,海军陆战队和陆军共用“一个盘子”分羹军种经费,总计约130亿美元。美海军陆战队“内线部队”的定位,扩大了与陆战场的交集,有助于获取更多国防预算。
在优先事项方面,美海军陆战队将“保持全球力量存在”列为重点,计划通过远征机动部署,威慑并在必要时击败对手。在“内线部队”框架下,该部队还再度打出“陆战队一直是海上力量”旗号,宣称将提升与海军一体化作战能力,强化海战场综合优势;建设两栖攻击舰、两栖船坞运输舰和中型登陆舰等,满足海军陆战队远征力量机动投送需求。外媒分析,美海军陆战队装备研发工作主要依托其他军兵种展开,特别是海基平台的需求提报、资金分配和建造生产,都需要与海军竞争,此时加紧与海军“捆绑”,可为其装备申领、部队建设和基地使用腾挪更多空间。
对于兵力结构的总体规划,史密斯表示,美海军陆战队将继续实施“兵力设计2030”规划,舰队规模达到20艘两栖攻击舰、21艘两栖船坞运输舰和足够数量的中型登陆舰。其中,2025年底前将建造1艘两栖攻击舰、1艘两栖船坞运输舰和1艘中型登陆舰,另外配备80辆两栖战车。美海军租用的3艘大型海上预置舰也将分配给海军陆战队使用,可快速投送3个旅级战斗队和30天的保障物资。
美海军陆战队还将加大对一体化指控系统、无人机、巡飞弹、先进情报监视侦察系统的采购力度,实现“多域支援下机动作战优势”。其中,新一代两栖攻击舰将搭载MQ-25新型无人加油机进行远海部署。五角大楼近期透露,年底前,美海军陆战队“联合全域指挥控制”系统将投入使用,可与海军潜艇、陆军多域特遣部队和反舰导弹配合,遂行前沿作战任务。未来5年,美海军陆战队将进行弹药储备,通过长期合同确保军火商稳定供货。其还设置“定向留用基金”,保留技能类军官和士兵,将后备队规模增至3.68万人。
作战运用方面,美海军陆战队两栖作战群海外部署周期为6个月,随后返回本土驻扎18个月。海外部署期间隶属关系转至战区指挥机构,本土驻扎时继续由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负责管理和训练。在“前进基地”“闪电航母”等作战概念基础上,将兼顾登陆和制海作战需求,采取空地特遣部队兵力模式,实施“由海制陆”突击作战;依托弹药充足的岸基火力储备,在前沿战场遂行“由陆制海”行动。此外,分布式部署与精确打击相结合切断海上交通线等战法,也是海军陆战队重要训练内容。
常驻西太地区的“美国”号两栖攻击舰,搭载海军陆战队第3陆战师第3远征小队实施印太水域巡航,6架F-35B战斗机随舰执行任务。该舰将以“准航母”身份与日、法、意等国航母举行多航母打击演练。另1艘两栖攻击舰“黄蜂”号搭载陆战队员,已开赴中东海域进行实战部署。其将与“罗斯福”号航母形成双航母遏压之势,凸显海军陆战队“首战即用、随时可用”的海上存在感。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