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提出政府投资建设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必须严格履行基本建设审批程序,严禁违法违规举债。这一政策的出台对太原地铁3号线的审批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项目迟迟未能获批,引发市民关注和讨论。
最近,财政部等六大部门发布了一份重磅文件——《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这个文件明确规定,政府投资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严格遵守基本建设审批程序,不得违法违规举债。这项规定直接影响到了耗资巨大的地铁项目,要求地方政府在财政压力下必须优先化解债务,不得随意增加隐性债务。这也意味着,地铁建设的大扩张时代正式宣告结束。
地铁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中耗资巨大的项目之一,其建设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政府举债。然而,随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增加,中央政策对地铁建设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自2018年以来,地铁申报门槛大幅提高,要求城市GDP、财政收入和市区常住人口均达到一定标准。尽管很多城市在GDP和财政收入上已达到申报门槛,但由于常住人口或客流强度不达标,地铁项目依然难以推进。更为严峻的是,国家发改委已暂停受理一般地级市的首轮地铁建设规划,这使得新增地铁城市的难度更大。
目前,全国各地地铁建设进入了存量时代,运营亏损成为常态。据统计,地铁平均每公里建设费用高达约7亿元,而运营成本也相当高昂。全国轨道交通企业的运营成本中位数达到1126.15万元/公里,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运营成本更是超过1500万元/公里。高昂的运营成本使得绝大多数地铁公司依赖政府补贴来维持运转,只有福州一座城市在扣除补贴后保持微利,其余城市均处于亏损状态。
太原市民对于地铁3号线的批复进展非常关注。然而,受制于新政策的影响,地方政府需要更加审慎地处理该项目。地铁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高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使得政府不得不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重新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太原地铁3号线的审批被卡住,实际上反映了当前地方财政压力和中央政策收紧的双重挑战。虽然市政府正在努力修改和完善申报材料,但何时能够获得批复还是未知数。市民们在期待地铁建设的同时,也应理解和支持政府在化解债务风险上的努力。毕竟,稳健的财政政策才能保障未来更多的民生工程顺利推进。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