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金声丨这个“全球第一”很提气新质生產力发展有底气
时间:2024-09-09 15:09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世界知识產权组织近日发布了《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先期报告,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报告显示,中国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连续第二年位居世界第一位,美国位居第二位,其次是德国、印度和韩国。

  再看全球前十大科技集群,日本东京—横滨城市群位居榜首,中国则拥有四席——深圳—香港—广州排名第二,北京排名第三,上海—苏州排名第五,南京排名第九。

  科技创新集群是全球创新指数的指标之一,主要根据《专利合作条约》公开的专利申请中发明人所在地、已发表科技论文的作者所在地。世界知识產权组织对这些指标进行统计和排名,确定全球活跃的科技活动集聚地区。

  去年的全球创新指数中,中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今年,中国将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的科技创新近几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外部挑战,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封锁打压、“小院高墙”。一会儿把中国高科技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列入所谓“实体清单”,一会儿给中国新能源產业贴上“產能过剩”标签,打压的措施层出不穷,制裁的清单越拉越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能取得这样的第一,并且是蝉联第一,没有攻坚克难的精神,没有敢於善於斗争的精神,是不可能做到的。何為新时代中国力量,何為新时代中国精神,何為新时代中国形象?这也是一例。

  科技竞争向来靠实力说话,中国按自己的节奏,埋头做好自己的事。试举几例。比如在基础科研领域,在2023年,美国高影响力论文数量已被中国超过。新兴技术方面,中国已连续多年成為全球专利申请量最大的国家。再看被美国乱贴“產能过剩”标签的中国新能源產业,英国《经济学人》也替中国“打抱不平”,发文称“中国生產的电动车与鋰电池已不止是便宜,更代表了最先进的科技。”不得不说的是,最早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华為,经歷美国制裁后,已重返5G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3%,為2020年同期以来最高。

  这些例子无不说明一个道理——企图打压中国科技进步是行不通的。“可以说,越是制裁中国,中国就越会努力加快技术进步。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决心和骨气。”不少分析人士认為。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孙福全认為,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我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创新生态改善,区域创新体系更加高效,科技创新高地不断发展壮大,这将帮助我国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仔细分析,中国的全球百强科技新集群数量之所以能蝉联第一,首先得益於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部署。这些创新高地对於完善科技力量布局、发挥‘头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孙福全说。

  以粤港澳大湾区為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工程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建成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超50个,新建1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因此在今年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中名列第二,澳门—珠海集群也首次入围。

  科技创新集群脱颖而出,还得益於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认為:“许多科技创新集群同时也是国家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所在地,基础研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成果先试用后付费等改革新政在这些地方先行先试,取得了良好成效。”

  “科技强国必须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一批世界重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举措。”万劲波说。

  不断增长的高价值专利和知识成果、快速崛起的创新高地,正在為越来越多的新兴產业和未来產业蓄势赋能。

  前不久,在北京亦庄举办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组数据引起关注:中国在全球机器人產业领域拥有19万项有效专利,佔全球约三分之二﹔中国制造业机器人的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470台,十年增长近19倍。大会的举办地北京亦庄,已经聚集了上百家机器人企业,在这裡,企业“足不出区”,就能找到研发、制造、训练、测试、应用环节的创新伙伴。

  放眼中国的创新版图,从“一区十六园”的北京中关村到串珠成链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安徽合肥科学岛到深圳光明科学城,一批世界级的產业集群也在这些创新高地加快形成:北京中关村信息通信技术產业规模佔全国17%,长三角36个高新区的生物医药產业规模超全国一半,珠三角催生先进材料等一批万亿级的產业集群……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產权学院教授单晓光认為,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中,中国入围的不少城市群同时也是数字经济、新能源等產业的聚集地。“这充分体现了创新与发展之间的良好正向关系,更多优质的科技供给对產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的赋能作用。”

  在深圳,苹果公司、西门子能源等外资企业加速研发中心,从“在中国生產”到“在中国研发”,“加码”中国的思路发生变化﹔在上海,一系列有力的专利保护措施,让德国拜尔、瑞士罗氏等跨国药企在华发展信心进一步增强。

  正如世界知识產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所言:“科技创新集群是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这些集群不仅在发达国家蓬勃发展,也在新兴经济体中逐步崛起。”

  “我们对优势、对不足,都要有清醒认识,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专家表示,虽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於人,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领域还存在瓶颈制约,在这些方面要继续加大研发力度。

  以指向现实生產力的科技成果转化為例,我国高水平论文、发明专利多年位居世界前列,但科技成果大多躺在“书架”上,还没有运抵“货架”,成果转化率低、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还未根本解决。尽管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為全球最大的专利申请国,但2022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產业化率仅為36.7%。造成转化率偏低,确实有着创新主体动能不够足、各类主体之间的协同不够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渠道发展不够充分等原因。

  “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產业创新融合发展。”单晓光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方面作出部署,提出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証、中试验証平台,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產单列管理制度等,很多改革举措有望在这些科技创新集群率先落地实施,探索实践更多好经验、好做法。

  随着新时代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总体布局初步形成,科技创新集群在高科技產业培育上发挥重要示范作用,将有力推进以科技创新為核心的全面创新,為新质生產力发展赋能,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

  人民网柏林9月7日电 (记者车柯蒙、王天乐)9月6日,2024年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以下简称IFA2024)正式开幕。作為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消费电子展之一,IFA2024匯集了电子、家用电器、信息技术和电信领域的全球领先品牌并展示其先进创新成果。…

  相关报道: 2024中国·马达加斯加经济发展圆桌会议在北京举行 跨越山海 中马经贸合作“双向奔赴” 张晓仑:进一步助力提升马达加斯加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王彤宙:支持马达加斯加现代化进程 為增进中马友谊作出更大贡献 任鸿鹏:发挥基础设施全產业链优势 助力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 许开裕:共同分享发展经验 以务实合作实现共赢 南存辉:发挥商会桥梁纽带作用 促进中马双方多领域合作.…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