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育率出炉:老百姓对断绝香火危机的冷漠让很无奈
时间:2024-09-15 19:51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并提升人口的生育率,自2011年起,我国各地区纷纷实行了二孩政策,且到2021年,国家进一步实行了三孩政策。然而,即便采取了这些措施,中国的生育率依然没有明显回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中国的出生率降至8.52‰,这是首次低于10‰,同时自然增长率也降至1.45‰,均创下43年来的最低纪录。

  在过去执行计划生育的年代,由于盛行的“重男轻女”观念,人们无论家中已有几个孩子,仍旧渴望生育男孩,甚至逃避政策的限制。

  但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共同教育,现代年轻人理解到“生男生女无差”、“追求优质生育”的重要性,不再坚持一定要生男孩,因而导致出生率的降低。

  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教育,人们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不再局限于生男生女的旧观念,而是开始思考如何实现个人的生命价值等更深层的问题。

  “帕累托法则(Pareto principle)”,是一个经济学界的理论,它提出在任何领域,最重要的因素仅占总体的20%,而其余80%虽然数量众多,但相对不那么关键。

  高等教育背景的人士往往拥有更成熟的思维,更倾向于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那20%的重要事务中,例如事业发展和生活质量提升,而余下的80%,包括生育在内,往往被较少关注,这也是“教育水平越高,生育率越低”现象的解释之一。

  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9.6%。当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便进入了全球普遍认可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然而,高等教育的广泛普及并非没有负面影响,其中最显着的是就业市场的压力加剧。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相对应的职位增长并没有跟上。因此,出现了一个职位吸引成千上万申请者的情况并不奇怪。

  过去高中学历足以胜任的工作如今可能需要大学学历,而以前本科生能够胜任的职位现在可能要求研究生学历,甚至博士生也在承担原本属于硕士生的职责。

  智联招聘在《2020秋季大学生就业市场报告》中指出,2020年高校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5290元。在就业竞争激烈、薪酬不高且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人们生活压力加大。成家立业需要购房,养育子女需要大量教育投入,这些都给年轻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

  经济与心理的压力相互作用,导致年轻一代面临巨大的生活挑战,抑郁等心理问题变得越来越普遍。在这种情况下,生育自然成为次要考虑的问题。

  过去,生孩子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养儿防老”,但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退休金已经可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人们不再需要依赖子女来保障晚年生活。

  就生育率而言,90后成为了改变趋势的关键群体。然而,经济负担的加重和价值观的改变使得人们对生育后代的意愿减弱。

  要想促进生育率的回升,关键是要解决年轻人面临的经济难题,如房价问题。经济基础稳固后,人们的生活压力会相对减轻,自然也会促进生育率的提高。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