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泉县长官镇蕴华居委会,广场上崭新的篮球架旁是孩子们跃动的身影和清脆的笑声﹔居委会门前的乒乓球台前,少年们挥拍激战,常有老人驻足指导﹔二楼的农家书屋裡,老人们专注翻阅农技报刊,孩子们则安静地写着作业。这一动一静、“一老一小”的和谐图景,正是蕴华居委会创新运用“加减乘除”工作法,精准服务“一老一小”群体,深化基层治理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
蕴华居委会党委深知,“一老一小”是最大的民生关切。近年来,在长官镇党委、政府和县委宣传部的指导支持下,蕴华居委会积极整合资源,持续扩大服务供给。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多方筹措建立的“乡风文明基金”,居委会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满足老幼需求的文明实践活动。“浓情端午”包粽子友谊赛、“我们的节日·中秋”包饺子比赛、“重阳节裡老人宴 孝老文化新风传”等活动,不仅為230余名留守老人送去了节日的温暖和集体的归属感,更在欢声笑语中传承了民俗文化,强化了邻裡互助的纽带,让孝老敬亲的文明新风浸润人心。同时,农家书屋、运动设施等公共服务空间的优化提升,有效满足了青少年课后学习、娱乐和社交需求,成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
面对蕴华居委会230余名60岁以上老人、80余名留守儿童以及佔劳动力总数近50%的外出务工人员的现实图景,“挣钱顾家两难全”成為许多家庭的痛点。
蕴华居委会的“减法”,着力於减轻家庭的后顾之忧。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和细致入微的关怀,有效缓解了留守老人的孤独感,提升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质。完善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则确保了留守儿童“课余有处去、兴趣有所依”,减轻了在村亲属的照护压力。这一系列举措,让远在他乡的务工人员,能够透过视频中父母舒展的笑容、电话裡孩子雀跃的分享,真切感受到“离家不离关怀”的踏实与温暖。一个以乡风文明為纽带、有温度的服务闭环,正托举起万千家庭“挣钱顾家两不误”的期盼。
作為临泉县第一个村级党委,蕴华居委会党委始终将“一老一小”民生福祉置於基层治理的核心位置。其关键在於善用“乘法”,匯聚多方力量,形成协同效应。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资源支持下,省监狱管理局、县委宣传部与驻村工作队紧密协作,同向发力。省监狱管理局积极联动阜阳监狱、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等单位,定期开展季度义诊,為全村老人提供慢性病筛查、心肺听诊、用药指导等专业服务,发放《老年健康手册》百余份,建立全覆盖的健康档案,有效化解了留守老人“看病难”问题。
县委宣传部指导设立并持续支持的“乡风文明基金”(规模9万余元),则发挥了重要的激励引导作用。该基金对考入985、211高校的学子、践行低彩礼新风的家庭以及评选出的“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给予奖励。2023年以来,共表彰文明家庭42户,有效辐射带动参与志愿服务300余人次,放大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文明效应。
“除法”,旨在破除风险隐患,筑牢安全屏障,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针对暑期青少年安全等重点领域,蕴华居委会严格落实防溺水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到人,加强宣传巡查,坚决消除风险点。驻村工作队针对本村家家户户都保有电瓶车这一现象,主动与村委联系,印制电瓶车安全使用宣传册,组织张贴宣传,在安全防范上做到举一反三。同时,居委会大力推行“有事找书记”等民情响应机制,确保群眾诉求有渠道、困难有人帮、问题能解决,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风险消除在萌芽,為“一老一小”营造了安全、稳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加减之间,是服务的扩容与负担的减重﹔乘除之中,是合力的倍增与隐患的消除。临泉县长官镇蕴华居委会巧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将治理资源精准投放到“一老一小”最需要的地方,在破解民生难题中深化了基层治理创新,在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中培育了时代新风。这份写在田间地头、融入百姓生活的“温情答卷”,深刻詮释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基层的生动实践,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和美乡村提供了有益借鉴。夕阳无限好,朝阳正蓬勃,蕴华的故事証明,用心用情用力托起“一小”、守护“一老”,就是托起乡村的未来与希望。(卢浩然)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