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个老六」「芭比Q了」孩子爱说网络梗家长该不该管?
时间:2023-09-19 15:19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孩子越大,接触的语言就越多,时不时就能学到很多新词汇。有时候让大人很惊喜,有的时候则是忧虑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们喜欢把「你个老六」「芭比 Q 了」「鸡哔你」这些网络梗挂在嘴边。我们还一脸懵的时候,他们口中的网络梗已经做到了全国统一,张口就来。

  比较负面的、带有侮辱性的网络梗,家长们肯定会毫不犹豫直接制止孩子。但很多梗听起来不是骂人或贬义,比如 yyds,666,芭比 Q……

  面对这些似乎无伤大雅的网络梗,家长也有些纠结:管吧,孩子说着好像没什么贬损或者恶意;不管吧,又觉得这不该是孩子的语言。

  网络梗好记好说,虽然没有脏话那样有侮辱性或者贬损的意思,但也没有什么故事性和深刻含义,并不是一种高质量表达的语言素材。

  孩子正处于语言、思维、价值观的发展期,经常用网络梗代替常规的口语、书面语,对语言和表达能力发展都有潜在的负面影响。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尚不能理解各种网络梗的含义,更不能体会说出这些词汇时周围人的感受,但却对语言却有着极强的吸收和记忆能力。

  孩子是否会频繁说网络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人的反应。因为孩子在使用每一个新词汇时,都像是在做一项测试。

  当孩子第一次说出「你个老六」「芭比 Q」的时候,爸爸妈妈或身边的人毫无反应,那就是测试失败了,娃再说几次,觉得没意思也就不再说了。

  爸妈情绪的变化让孩子感到新鲜又有趣,就会尝试各种方式再说出这些「有魔力」的网络梗,看看大人还会有什么反应。

  在未满 3 岁的小孩眼里,网络梗和「车车」「花花」这些普通词汇几乎没有区别,所以不用担心孩子因此而「学坏」。

  如果你家娃 2、3 岁就会说网络梗,不妨回想一下,是不是孩子看过这类短视频?是不是身边有人说?或者大人刷手机时,娃在一旁听到了?

  其实不让孩子说网络梗,最好的方法就是「绝缘」,大人平时不要说,也不要当着孩子面刷短视频让孩子听到,更不要让孩子接触这类没有营养的短视频。

  一方面,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迅速发展,他们虽然还是不太清楚网络梗的真实含义,但也能猜到这些词会让听的人高兴或者生气,这会给孩子一种语言的力量感。

  我们家长不妨把这当成是一次教育的良机,先查一下网络梗的来源和意思,然后和孩子坐下来聊聊各自对这个梗的理解,再聊聊各自的感受。

  如果孩子刚上幼儿园才 3、4 岁,讲道理、聊感受可能行不通,那么可以告诉孩子我们听到网络梗的感受,并直接制止:

  你刚才跟妈妈说「你个老六」,妈妈觉得很不舒服,如果是别人听到你说这个词,也可能会不开心,觉得很冒犯,我们以后不能说咯~

  如果孩子已经上小学,有了一定的判断和思考能力,则建议换一种沟通方式,不要直接告诉孩子「你这样说话让我不舒服」,而是通过提问让孩子自己思考: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体会我们听到网络梗时的感受,重复几次这样的流程,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如何影响到其他人的。

  这样做不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还能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心智逐渐建立起来,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改变总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当孩子已经把网络梗变成自己的语言习惯时,我们就更需要保持耐心来等待孩子发生改变。

  为了避免孩子在过程中动摇,或者因为大人的责备而拒绝改变,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好好说话,不说网络梗」的规则。

  找一张纸把孩子喜欢说的网络梗列下来,并在旁边写上替代网络梗的话,邀请孩子来担任「好好说话监督员」。

  比如用「完蛋啦」代替「芭比 Q 了」,用奥特曼手势代替「你个老六」,并且可以偷偷告诉孩子,这是你们的秘密,相信他会很乐意抛弃网络梗,使用属于你们的秘密暗号。

  不管是谁触犯了规则,孩子都有权提出警告,并在纸上扣分。孩子自己不小心说了网络梗,也要「秉公执法」,进行扣分。

  一周结束时,大家一起回顾双方在这一周的表现。如果孩子较上一周有进步,我们就要给予孩子及时地、热情地表扬,这样孩子就有动力继续改变啦。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流行语言,我们小时候虽然没有手机、平板和网络梗,但也有全国统一的口头禅。

  邻居家孩子的错误态度、广播中的恐怖故事、某些漫画书和其他劣质内容的影响,不值得你恐惧和烦恼,反倒是一个值得利用的好机会,拿来跟孩子进行有趣且友好的讨论,从而把你的健康观念传输给他。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