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如何勇担歷史使命、书写无愧於时代的青春华章,尤需培养爱国之情、砥礪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你们响应祖国召唤参军入伍,把爱国之心化為报国之行,為广大有志青年树立了新的榜样。”犹记得2017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回信,勉励他们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携笔从戎、报效国家,踊跃奔赴强军兴军最前线,在军营这个大熔炉裡淬炼成钢,正是新时代青年奋斗面貌的生动缩影,也是对爱国情怀的有力践行。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代代青年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回望歷史,我国文人志士自古以来多有投笔从戎的家国情怀。近代以来,肇端於国难深重危殆之际,开办於“五四”救亡大潮之中,南开大学的百余年歷史浓缩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气节,见証了爱国精神的传承与流淌。从国家危难之际许多南开学子主动奔赴沙场,用鲜血和生命詮释了爱国、奉献的精神内涵,到新时代携笔从戎、立志报国,矢志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正是因為始终秉持炽热的爱国情怀,一代代青年学子才能与祖国共奋进,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
於个人而言,胸怀大我、至诚报国,才能书写大写的人生﹔於国家而言,擦亮爱国的共同底色,才能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这是革命先烈赵一曼的寧死不屈、大义凛然﹔“我是中国人,当然忠於中国人民”,这是钱学森冲破重重险阻回到祖国展现的家国情怀和赤胆忠心﹔“‘天眼’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这是南仁东燃尽生命践行的鏗鏘誓言。时代不同,爱国方式不同,但爱国的追求和内涵始终如一,那就是以国家民族命运為己任,树立為祖国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為努力志向。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1935年,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着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提出振聋发聵的“爱国三问”,振奋了师生爱国斗志。这三问,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种下自强图存的新希望﹔这三问,揭示了作為中国人的本分,道出了我们何以能在列强入侵时不屈不挠、在一穷二白中奋起直追、在改革发展中砥礪奋进的关键所在﹔这三问,更是发人深省的洪鐘大吕,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踔厉奋发,為强国建设、民族復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这三个问题是歷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如何实现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同频共振,最关键就是要把爱国之心化為报国之行,以实际行动回答好“爱国三问”。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征程中,广大青年在脱贫攻坚战场摸爬滚打,在科技攻关岗位奋力攀登,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奥运竞技赛场奋勇争先……“清澈的爱,隻為中国”,成為当代中国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实践表明,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当代中国青年要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