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党群服务驿站有固定的义诊时间,遇到小病症能直接来驿站这里咨询,太方便了!”前不久,荔湾区石围塘街道将芳彩社区内“闲置小屋”改造为集爱心服务、知识充电、健康义诊于一体的多功能党群服务驿站,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民惠民服务。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州市荔湾区深刻领会“以学促干”的丰富内涵,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从居民群众身边事、房前屋后实事入手,在全区开展办好利民惠民“五小”(即小建设、小改造、小整治、小服务、小活动)实事行动,将小事办好、实事办实,持续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访千家进万户听民意解民忧”行动中,荔湾区住建部门根据居民意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比如,将珠江桥放射线桥下的闲置空间建成了口袋公园;内环路广佛放射线桥下空间变成了便民免费停车场,该停车场可停放200台非机动车,方便滘口周边市民停车。
随着电动车自行车越来越多,荔湾区还在重点路段增设人行天桥、非机动车道等,先后打通永庆坊、泮塘周边道路微循环。据统计,荔湾区安装非机动车护栏的道路已达28条,共计30.4公里。
改不改,怎么改?居民说了算。荔湾区相关部门除了走街串巷听意见,还借助网络进行意见收集。此外,成立共同缔造委员会已成为老旧小区改造、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提升的标配,也是“绣花功夫”微改造的关键载体。
今年以来,荔湾区先后启动隆庆、锦绣等片区,协和、环市西苑等社区微改造,谊园、丛桂等7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已基本完成。
在用水用电用气设施改造方面,荔湾区水务部门与属地街道、自来水公司,完成1万多户“万家甘泉”用水设施改造。街道开展需求侧调研,建立民生项目清单,链接资源实施“民生微项目”,满足居民加装“爱心扶手”等368项安居改造需求。
为充实社区力量,实施资源、人员、服务下沉,荔湾区机关党员干部每周四下沉社区、入网入格,常态化配合社区清理乱涂乱画、乱贴小广告等;环卫工人开展地毯式精细化作业,努力实现“一天比一天干净”的目标。
针对电动自行车乱停放、乱充电等问题,荔湾区创设“西华九式”管理方式,推进集中停放和集中充电场所建设。据不完全统计,荔湾区已建有集中停放区域超500万平方米。
同时,荔湾区严厉打击电动自行车违法拼装、加装、改装等行为,交通部门和属地街道联合执法,整治马路交通乱象,劝导交通微违法行为3842次,派发宣传资料近2万份。
党群服务驿站、长者饭堂、“共享法庭”、就业驿站、母婴室……这些便民功能场室构成了便民服务圈。
茶滘街道和卫健部门合力,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葵蓬医疗服务点正式运营,惠及边远区域居民近1万人。
此外,多个街道开展爱心义剪、家电维修、普法宣传、名医义诊、人文关怀……广大党员干部、志愿者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了却“心头事”,不断织密为民服务网络。
居民动起来,社区活起来。按照“一社区一活动”,201个社区纷纷打造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趣味文体小活动,用便民服务、科普宣传、书香阅读、红色观影等活动,拉近与居民的距离。
比如,逢源街道木棉树下的邻里美食节,将社区居委会的志愿者骨干、群众代表500人聚到一起,以浓浓烟火气串起悠悠邻里情。在“12·4”国家宪法日,采取法治游园的形式,推动身边居民主动学习宪法,了解法律。
今年9月以来,荔湾区举办永庆坊城市音乐会、“2023花地文学榜”系列分享、文艺汇演进社区等120余场活动,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文化盛宴。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