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C919取证交付,大飞机全面进入产业化发展新阶段。大飞机产业化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采供配套、物流运输、生产交付、运行支持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上海市政府和有关单位的支持。
1月25日,澎湃新闻()记者获悉,今年两会期间,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张玉金带来了一份《关于优化保税区政策支持大飞机批产提速的建议》。
张玉金提出,伴随大飞机规模化产业化步伐加快,大飞机在特殊综保区内发展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上海市政府和有关单位进一步支持和帮助。
生产试飞是飞机生产交付的关键环节。张玉金透露,以ARJ21飞机为例,未来要实现规模化生产交付能力,需要年飞行1000-1200架次。由于上海试飞空域客观限制,中国商飞开创了“异地试飞”模式,即飞机在上海完成部分生产试飞任务后,转场江西南昌完工中心完成后续试飞任务并实现交付。异地试飞模式下,飞机频繁地进出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
因此,张玉金建议,进一步优化保税区政策,支持飞机异地完工(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力密集工序转移至异地,完成飞机的最后工序)、异地试飞(保税情况下在上海市外完成交付试飞)、异地完税,实现高效异地交付(在上海市外交付飞机给航空公司)。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