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屏(pínɡ)艘(sōu)拱(ɡǒnɡ)发生了什么?
时间:2024-02-25 13:59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3.出流动性危机的时候,部分的增量资金,主要是以多上证50或者多沪深300,空中证500以及中证1000带来的增量资金;

  。到目前,几乎市场上所有的参与者,应该购买的资金都已经购买,如果四大行的进一步往上走,需要这五类资金中的至少一类进一步发力,或者让居民存款进行搬家进来,要么就是场内资金继续卷,进一步往这些公司去流。

  但是目前的指数点位下,尤其是大市值权重依旧位置非常高,想要让增量资金大幅度进来,我觉得是非常困难,就是现在场内的很多资金对这些高位股的补跌都有一些预期,如果没有经济数据或者更好的需求出现,除非跌到比较低的位置了,想要有大笔的钱进来购买这些权重,难度不小。

  更重要的是银行的利润预期并不好,房地产的问题没有全部反映到业绩上,依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从汇丰控股大比例计提交通银行的股权减值就可以看的出来,地产对银行业绩的影响可能会在更长的时间内反映出来。目前,净息差进一步缩减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而中短期来看,是去年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对银行的利润有没有完全计价?可能没有,这平均也有80-100BP的幅度,去年四季度存量房贷利率才开始下调,这部分利润的影响要在今明两年体现出来。

  剩下的支撑因素就只有国企改革以及靠推估值带来的高分红预期了,目前四大行的估值在5-6倍,如果24年的整个利润水平维持不变,那也还是目前的水平,股息6%不到,说特别有吸引力那肯定是不至于的,因为要承担的是高杠杆的风险。

  从全球的交易逻辑看,四大行属于中国最核心的资产,其定价跟随全球其他国家的主要资产走同步行情,无论是日经,欧洲,美国等主流经济地区走强,这反映了对于今年全球流动性宽松的预期,属于全球的大市值因子走强的核心逻辑。

  海外面临美联储降息反复的影响,美股继续靠人工智能支撑走强,还能涨多高呢?高利率持续越久肯定是对经济影响会更明显,当全球市场风险偏好重新走弱,那大概率会有一部分做趋势的资金跟做量化的资金开始跑。

  这轮的银行股行情跟16-17年完全不一样,当时是处在加息周期中,经济往上推动行业景气度提升带动整个板块走强,跟21年也不同,当时的经济以及业绩预期也不错。反而跟14-15年比较类似,宏观经济下行,资产荒,部分资金进入市场去吃股息,但是这类资金更多的是交易型的资金,进来的快,出去的也快。说白了就是炒图,一旦图形走坏,可能跑的比兔子都快。但是有分红支撑,跌幅可能也不会很大。

  高分红,高市值的因子在最近的2-3个月被资金猛抱团了一把,有新能源出来的资金,也有消费医药出来的资金,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没有哪一次是不一样的。

  现在中国无风险收益率只有2%多,历史最低。以往5%股息真的不吸引,随便做个理财可以实现,现在5里的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吸引

  这次高股息走强的本质,和以往的周期股认知不同,还是资金对中美博弈下不看好接下来的经济或者说是看不清未来的经济走向,而采取的往确定性红利垄断资产的避险。说白了就是不看好接下来的经济复苏,成长性资产ai别人不带你就这么简单。

  周五证监会会议对券商也有了利好催化:1⃣️.没有IPO倒查10年的安排(券商补罚隐患去除、假期发酵券商罚款和倒查10年节后第一天券商板块大跌,危机解除)2⃣️.允许符合条件的未盈利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可对冲IPO减速)

  四大行补跌的话,期间沪指就要靠券商承接,不然的话“口天”离职也不远了$首创证券(SH601136)$$财富趋势(SH688318)$$西部证券(SZ002673)$

  没兴趣。银行高杠杆,可能现在地产对银行影响不大,如果要爆可能也爆得差不多了,但是现在息差还不到2%,甚至低过警戒线,我是不会去买银行的。冒着高杠杆的风险,却赚着低微的利润水平。不说了

  你问问她自己是不是华融爆仓是主因咱就算你说的买民生也是一个重要亏钱因子吧,那也赖不上整个银行板块啊。买民生这种基本面垫底的亏钱怪谁呢

  先说结论,我认为会补跌,但是幅度不一定非常大。从国内资金流向以及交易角度看,回顾这波四大行的上涨有以下几个催化因素以及增量资金:1.先是汇金增持,这时间主要发生在23年10月,推动四大行第一波走强;2.今年1月国家队开始购买 沪深300ETF ,被动购买大权重,四大行是核心;b...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