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后的今天,萨达姆的墓地早已荒草丛生,他的死亡证明上刻印的,并非只是独裁者的罪行,更是比这更可怕的线万平民的鲜血,被那支象征着世纪谎言的“洗衣粉”所掩盖。美军控制的,并非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是日进斗金的油井,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财富,却将这片曾经富饶的中东土地,变成了美国“价值观实验”中血淋淋的坟场。伊拉克人均GDP从3800美元骤降至1100美元,70%的基础设施化为瓦砾,2022年更是遭受了353起恐怖袭击,几乎每日都回响着爆炸声。这一切,源于一场精心策划的世纪谎言。
2021年,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解密备忘录揭开了线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美军高层内部通信便已明确承认:“我们知道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政治叙事必须继续。” 这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话语,道出了这场战争的真实本质——一场赤裸裸的谎言与侵略。
这套精心编织的谎言机器,运作得异常高效。2003年2月5日,时任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在联合国总部,向全世界展示了一支装有白色粉末的小试管,声称那是伊拉克研制的炭疽杆菌,并危言耸听地宣称:“不到一茶匙就能瘫痪美国参议院。” 全球笼罩在恐慌之中,而鲜有人知晓,五角大楼的“特别计划办公室”正夜以继日地炮制着这场战争的“证据”。
情报的伪造过程,更是触目惊心。中情局分析师麦戈文后来揭露,情报人员若不配合编造虚假情报,便会遭到排挤和打压。主流媒体也沦为这场信息战的帮凶。《纽约时报》刊登的“伊拉克采购核武器铝管”的报道,被国际原子能机构明确指出是普通火箭部件,却被时任副总统切尼在NBC节目中,升级为“伊拉克可能对美国发动核袭击”,瞬间将恐慌推向顶点,甚至94%的美国人都相信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谎言的流水线运作得如此精妙。“移动生物实验室”的说法,源于英国军情六处对一个酗酒叛逃者胡言乱语的杜撰;“8500升炭疽杆菌”的数字,竟是将伊拉克1991年申报数据直接乘以20的产物;甚至,一名德国线人坦白承认,他编造生物武器情报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推翻萨达姆政权。更令人震惊的是,俄罗斯外交官将在今年7月公开更多联合国内部文件,进一步揭露布什政府曾施压联合国,试图为侵略披上合法外衣。鲍威尔临终前的忏悔:“这是我的污点,是我代表美国向全世界指控伊拉克,”更显出这出“假戏”的悲剧性。
这场战争的另一面,是赤裸裸的掠夺。美军坦克上“我们来解放伊拉克人民!”的标语,在硝烟中显得无比讽刺。占领巴格达后,美军最先的目标并非博物馆或医院,而是石油部大楼。在叙利亚,美军以“保护油田”为名,控制了该国东北部90%的石油资源,每月盗采300万桶原油,通过黑市获利超过3500万美元,导致叙利亚石油产业损失高达920亿美元,正如时任俄罗斯防长绍伊古所言:“美国挑动战争的目的就是掠夺石油。”
2003年12月13日,一张萨达姆蓬头垢面、蜷缩在“肮脏地洞”的照片传遍全球,美军宣称现场仅搜获7.5万美元,以此塑造独裁者凄惨末日的形象。然而,俄罗斯的报告揭露了真相:真实的抓捕地点是在提克里特农舍的祷告室,而非所谓的“肮脏地洞”;萨达姆身着白袍,在一个设备齐全的地下室被捕;三百米外的牛棚里,堆放着装满现金、金条和珠宝的17个金属箱。然而,当俄罗斯卫星照片捕捉到美军在周边喷洒催眠气体制造无人区时,这17箱财宝已悄然消失。
战后第四年,更致命的“毒果”降临伊拉克。美军在阿布格莱布监狱释放的极端分子,成为“伊斯兰国”(ISIS)的核心力量,2014年ISIS横扫伊拉克三分之一领土,将摩苏尔古城变成人间地狱。然而,讽刺的是,美国控制的石油管道却异常通畅。美国推动伊拉克通过《石油天然气法》,西方公司获得30年开采权,初期可分得60?0%的收入;在叙利亚,美军则以每桶35美元的低价,将控制油田的原油通过库尔德自治区黑中介销赃。
2021年,俄罗斯的“揭露行动”引发全球震动。德国民众走上街头,高举“不要再用情报点燃战火”的标语;非洲国家呼吁建立独立情报核查机制;伊朗则要求重审“冤案”。面对质疑,美国国务院以“旧事重提”搪塞,五角大楼则指责俄罗斯发动“虚假信息战”。然而,遮羞布一旦被掀开,疮疤便无处遁形。对谎言的集体沉默,导致美国民众对情报部门的信任度从战前的65%暴跌至18%,年轻一代在嘲讽和怀疑中,逐渐疏远政治。
伊拉克的悲剧,是美国将世界秩序基石建立在欺诈之上的恶果。这番前车之鉴,警示着世界:如果这种行径继续,下一个“伊拉克”又将是谁?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