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3月5日消息(记者赵家慧)近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确保《意见》落到实处,安徽省政府出台了建设规划,实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优链、优农”六大工程,共安排28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6406.9亿元。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离不开坚实的水利保障。良田工程重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酸化耕地治理、流失耕地恢复、新建现代化大中型灌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沿淮沿江涝区排涝能力建设等7个项目。
安徽省水利厅副厅长徐维国表示,围绕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省水利厅将在提高抗灾生产能力、挖掘农田灌溉潜力两个方面加大举措力度。
安徽省沿淮沿江低洼易涝区排水能力不足,易形成“关门淹”。为解决涝能排问题,沿淮地区大力推进实施怀洪新河水系、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两项重大水利工程,治理面积9400多平方公里,涉及六安、淮北、宿州、阜阳、淮南、蚌埠、滁州等七市29县(区)。沿江地区加快实施易涝区排涝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沿江巢湖、滁河、三江、皖河、秋浦河五大水系95片涝区的112处排涝泵站工程,治理面积3186平方公里,涉及合肥、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等9市28县(市、区)。到2025年,沿淮沿江涝区治理工程基本建成,已治理涝区的除涝标准将全面达标,实现涝水排得出、洪水防得住。
安徽省现有大中型灌区覆盖了全省46%的耕地面积、70%的水田面积,为稳住安徽“米袋子”、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徐维国表示,为充分挖掘安徽灌溉面积发展潜力,建设规划将大中型灌区建设与改造作为“良田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规划新建大型灌区16处、中型灌区42处,设计灌溉面积2082万亩;现代化改造大型灌区10处、中型灌区462处,设计灌溉面积3824万亩;全省将新增灌溉面积69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730万亩。
根据职责分工,省水利厅负责实施干、支渠系及建筑物等农村水利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省农业农村厅协同推进斗、农、毛渠系及建筑物等田间水利建设,建立水源到田间、田间到沟渠完善的灌排体系。据估算,到2035年底,安徽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将提高到0.62,实现粮食产能提升约30亿斤。
据估算,到2035年底,安徽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将提高到0.62,实现粮食产能提升约30亿斤。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