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领周边”“领红包”“领皮肤”?警方提醒:专盯中小学生的骗术要当心
时间:2024-08-10 07:03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暑假期间未成年人接触手机、网络的机会和时间更多,加上他们的警惕性较差、社会经验不足等,让不法分子把诈骗目标对准了他们。并且针对未成年人的喜好,打着送游戏皮肤、送明星周边、送福利等幌子,诱导未成年人拿到家长手机,并且通过视频连线等方式,转走家长银行卡中的金额进行诈骗……近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警方获悉了几起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的相关典型诈骗案例。警方提醒未成年人家长,尤其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和支付账号,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手机交给孩子独立使用。

  利用未成年人对明星的热爱,称可以赠送或者低价购买明星周边产品,吸引未成年人关注,进而骗取钱财,是诈骗分子针对未成年人常用的诈骗手段之一。上游新闻记者留意到,类似案例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近日,重庆北碚区蔡家岗街道11岁的学生淇淇(化名),在网上看到一称可免费领取周边的视频后,通过该视频加入了一QQ群。群里有人称为防黄牛每人需交0.58元,她也按照要求扫码支付,并添加一工作人员QQ用于发送收货地址。接着,该工作人员称淇淇是未成年人付款,导致其公司财产被冻结,损失高达80000元,需要她配合解冻,否则要被拘留。

  淇淇顿时被吓住了,于是按对方要求拿来母亲手机进行操作,转走母亲卡中的7000元。直到8月1日,淇淇母亲在查看账户时才发现钱不见了,经过询问才知是女儿受骗,于是立刻报警。

  近年来,一些游戏颇受未成年人的喜爱,因此打着免费领游戏皮肤,低价充卡等名义,对未成年人实施诈骗的案例时有发生。上游新闻记者从渝中警方获悉,10岁的小阳(化名)近日就因此导致家长被骗。

  8月5日,小阳在家玩手机刷视频时,因好奇点开一个突然跳出的链接,该链接显示为某游戏“官方网站”,还可免费领皮肤,小阳于是在该网页上填写了自己的游戏账号。之后,对方发消息称小阳填写的信息有误,还称可提供帮助,让小阳开视频。视频中,对方让小阳拿家人的手机并点开手机银行卡给对方看,于是小阳用母亲的手机对着摄像头导致泄漏了验证码,不久其母亲收到银行卡消费的短信,被骗16000元。

  除此之外,渝中警方还提供另外一个与游戏相关的诈骗案例。10岁的小学生晨晨(化名)在浏览某APP时,突然有人加他好友,当时晨晨未理睬,后对方打电话给晨晨,称自己是公安局的,晨晨所玩的一款游戏涉嫌诈骗,对方让他下载某APP并连通视频,用大人的手机操作,诱导晨晨提供家人身份信息、自拍照片和短信验证码,后通过家人核实,其母亲和外公共计损失28000元。

  一些孩子在网上看到可以领红包,免费获得价值不菲的礼物后,便按照诈骗分子的一步步指引,最终导致家长银行卡内的钱被转走。重庆武隆警方提供了一孩子因相信“领红包”,结果家长被骗走4566元的案例。

  7月,家住武隆区仙女山街道的15岁学生小豪(化名)在QQ群内看到有人称要“发福利,领红包”,小豪立刻添加了对方QQ号,对方让小豪在QQ上发收款码用于“领红包”。

  接着,对方称因为“发红包”导致银行卡被冻结,让小豪拿到大人的手机配合解冻。小豪拿到了母亲的手机,并按照对方要求从母亲周某银行卡中提现4999元到其支付宝账户,再把支付宝内余额5000多元转入母亲另外一张银行卡中,当时小豪已怀疑是诈骗,于是没有进行后续操作。

  但此事并没有结束。周某后来发现其中一张银行卡中余额增加,而对方以转错账为由,要求周某将其卡内钱归还,还向小豪QQ上发送了收款二维码,小豪按照对方要求向该二维码支付了4566元,后周某查看银行卡余额后才发现自己被骗4566元。

  第一、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家长一定要做好监督,不要将自己的银行卡、支付软件的支付密码透露给小孩。

  第二、家长和孩子都要牢记凡是陌生人邀请与你进行视频通话和屏幕共享都是诈骗,当对方提出这类要求时,一定要果断拒绝。

  第五、牢记任何陌生人要求转账为理由的都是诈骗,陌生电话、信息做到不听不信,有疑问可及时报警咨询。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 传真 举报电话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